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30篇
  免费   719篇
  国内免费   455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119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808篇
口腔科学   483篇
临床医学   1314篇
内科学   410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97篇
特种医学   983篇
外科学   7996篇
综合类   2465篇
预防医学   493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989篇
  11篇
中国医学   452篇
肿瘤学   15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448篇
  2021年   617篇
  2020年   508篇
  2019年   444篇
  2018年   455篇
  2017年   518篇
  2016年   629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1420篇
  2013年   1274篇
  2012年   1197篇
  2011年   1246篇
  2010年   987篇
  2009年   1008篇
  2008年   769篇
  2007年   764篇
  2006年   727篇
  2005年   654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3篇
  197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Background

We evaluated the efficacy of intermaxillary fixation (IMF) screws in the treatment of mandibular fractures.

Methods

Two hundred patients with mandibular fractures, treated by IMF using these screws, were evaluated by pre and postoperative panoramic radiographs. Clinical testing was carried out for vitality and abnormal mobility of teeth adjacent to the site of screw insertions. Other factors such as possible iatrogenic dental injuries, loss, breakage or screw cover by oral mucosa and postoperative occlusion were also studied.

Result

The most important complication noticed was iatrogenic damage to dental roots.

Conclusion

Use of intraoral cortical bone screws for IMF is a valid alternative to arch bars in the treatment of mandibular fractures. Iatrogenic injury to dental roots is the commonest problem which can be minimized by an experienced surgeon.Key Words: Intermaxillary fixation, Bone screws, Mandibular fractures, Iatrogenic injury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前的一般特征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总结2000~2004年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共9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86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94例患者中86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种类包括四类: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褥疮;精神症状。结论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合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及神经系统等脏器疾病,高龄、贫血、伤前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都将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3.
Zheng ZM  Cui LY  Guo JW  Kuang GM  Dong ZY  Liu YR  Zhao WD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7):3345-3348
目的探讨应用树脂-羟磷灰石(EH)复合材料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适当配比比例及显影剂的使用。方法按液粉比8:9、8:8、8:7配制成Ⅰ、Ⅱ、Ⅲ组,分别在粉剂中加入20%硫酸钡的配制成Ⅳ、Ⅴ、Ⅵ组;测量混合时的物料状态和发热温度;Ⅰ~Ⅴ组制成直径5mm,高20mm的圆柱体,行X线摄片,观察显影性;Ⅰ、Ⅱ、Ⅳ、Ⅴ组圆柱体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将骨质疏松椎体T8~L5做成压缩骨折模型,配比为8:8的对照组和加入20%硫酸钡的实验组进行配对实验,在37℃水浴中,注入骨水泥,测量椎体中心的温度和椎管后壁的温度(PT),并记录骨水泥注入量;行X线摄片,观察显影性;在力学材料机上测量两组椎体的强度及刚度,对比EH复合骨水泥加入造影剂前后恢复椎体强度和刚度的能力。结果加入20%硫酸钡的EH材料粥样期适当延长,约60s,温度降低,显影性良好,容易注射,机械强度较高。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很好地恢复了椎体的强度和刚度,实验组显影性良好,PT不超过50℃。结论加入20%硫酸钡的液粉比为8:8的EH材料是用于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骨折良好、有效的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994.
上肢骨干天鹅型记忆接骨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75,自引:10,他引:75  
目的:研究应用于上肢骨干骨折与骨不连内固定的新型记忆合金接骨器。方法:利用镍钛合金与上肢骨干解剖生理的特性和特征,采用光弹,电测及三维有限元法研制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临床应用于锁骨、肱骨、尺桡骨干骨折与骨不连188例243根,平均随访2.25年。结果:SMC在轴向多点位抗剪、折、旋、持骨力98.40-125.05N;在纵向,将152-196N的记忆应力作用于骨断端。骨不连92例106例,平均术后3.8个月,不连处为类骨板样骨替代,骨折93例134根,平均术后2.6个月骨折处为骨板样愈合,全部病例无感染,无取出本器后再骨折和因本器所致的关节功能障碍,优良率98.76%,结论:SMC多点位轴向持骨,纵向加压、是治疗上肢骨干骨折与骨不连新而有效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通过MRI评价急性或亚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椎体终板损伤和骨折椎体邻近间盘损伤的关系,为OVCF的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行椎体成型术的66例(76个骨折椎体)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通过MRI评估患者骨折椎体终板和骨折椎体邻近间盘的损伤情况。 结果:76个骨折椎体中57个椎体有终板损伤(75%)。57个有终板损伤的骨折椎体中27个椎体只有上终板损伤(47%),22个椎体同时有上下终板损伤(39%
),8个椎体只有下终板损伤(14%)。76个骨折椎体中48个椎体有邻近间盘损伤(63%)。48个有邻近间盘损伤的骨折椎体中22个间盘损伤位于骨折椎体上方(45%),19个骨折椎体同时有上下间盘损伤(40%),7个间盘损伤位于骨折椎体下方(15%)。结论:骨折椎体终板损伤与邻近椎间盘损伤有密切关联,提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重视骨折椎体的终板损伤及邻近间盘损伤。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LISS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07年6月-2011年6月间到我院收治的71例胫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LISS微创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解剖钢板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观察组36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1.7%,对照组35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4.3%。结论对于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疾病的治疗,采用LISS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21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所有手术行双侧椎弓根入路置入球囊撑开复位后用骨水泥填充,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进行。观察术后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改善情况和症状缓解情况。同期有21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两组疗效对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20.1个月。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后突成角明显改善,骨水泥用量少,随访期间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肺栓塞、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对照组发生3例骨水泥渗漏并发症,经补充治疗,治愈出院。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手术,具有复位效果好、畸形矫形效果明显、疼痛缓解好的优点,可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操作技术的前提下,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47例四肢不同部位的新鲜骨折均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后评价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全部得到随访8~24个月,平均14.5个月。愈合44例,延迟愈合1例,1例接骨板断裂,1例螺钉松动拔出,总愈合率达到93.62%。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四肢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DHS和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作者通过手术治疗65岁以上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全部病例得到随访。对比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等。结果:本组随访12~37个月,平均25个月。DHS组与PFNA组在愈合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上明显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DHS组优15例,良6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87.5%。PFNA组优1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4.4%。DHS组出现1例螺钉切出,1例出现颈干角丢失。结论:DHS和PFNA仍是目前最常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PFNA与DHS相比操作简单,出血少,并发症少,是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对于稳定性的转子间骨折选用DHS较合适,对不稳定性的骨折选用PFNA为首选,对于高龄老年患者,PFNA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3月—2012年5月对该院收治的15例不同类型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复位满意。根据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3%。结论根据不同类型不稳定性肩胛骨骨折,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早期行功能锻炼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